第一卷 第396章 美国要基于现有装备挖掘新战斗力-《大国军工:重生1978,手搓六代机!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美国人抄作业抄得很彻底。

    克鲁斯完全按照东大援朝志愿航空队的编成方式来进行编成,完全照搬东大空军的战术,反复训练。

    他把F-15编成12、16、20、24、28、32等六种编组方式,因为F-15的绰号是“鹰”,因此命名为鹰之墙。

    克鲁斯发现,暴龙之墙战斗力强悍的关键有三点。

    第一,预警机的指挥、探测、信息处理能力。

    第二,歼-10CE所使用的PL-15远程空空导弹性能。

    第三,与地空导弹部队之间的高效联动协作。

    这三点缺一不可。

    克鲁斯是技术型战斗机飞行员出身,他善于分析数据,从中找到关键点,分析出关键环节。

    把这三点高效连接起来的是东大空军先进的战术数据链系统,而美国空军类似的系统,还在实验室里呢。

    克鲁斯的做法是——基于现有装备挖掘新战斗力!

    东大军人:这种做法似曾相识……

    曾几何时,美军需要学习对手、挖掘老装备新战斗力了?

    在固有的印象里,这不是东大军队的“专利”吗?

    时过境迁,今时不同往日。

    东大海军还比不上美国海军,可是东大的空军、陆军已经全面超越了美国空军、陆军。

    尤其是东大的空军部队,是全方位超越了美国空军,在体系化作战这块,至少领先美国空军十年!

    克鲁斯是现实派,他很清醒也很明智,只要能赢对手,学习对手的办法不是丢脸的事情。

    他设计的鹰之墙战术,结合半岛战场的实际情况,将16架编组作为重点训练战术。

    半岛战场东西宽度不过400公里,16架F-15C一字排开成战术横队,彼此之间间隔距离不超过25公里。

    这个距离是F-15C使用的响尾蛇导弹的最佳攻击距离,而机头指向的北方,则可以使用AIM-120远程空空导弹来进行攻击。

    韩彩云采用的暴龙之墙编组数量是12架歼-10CE,间隔距离不超过35公里,这是因为这个距离是PL-10的最佳攻击距离。

    显而易见,克鲁斯对暴龙之墙是有过深入研的,而不是简单地学了个皮毛。

    自从暴龙之墙首先在第五次中东战场上出现,就引起了美国空军的高度重视,从那个时候开始,美国空军就开始重点研究暴龙之墙了。

    他们发现,这种战术几乎是完美的以少打多的现代空战战术。

    世界空战样式是在第一次半岛战争中进入喷气时代的,双方的喷气式战斗机在半岛上空频繁厮杀,动辄数十架规模的机群空战。

    在此之前的二战时期,许多空中行动,动辄出动数百架战机。

    在人们的印象中,谁出动的战机数量更多,谁就能掌握更多的优势。

    而自从歼-10CE正式亮相于战场之上后,一次出动十几架战机竟然便能牢牢掌握了制空权,这种打法是闻所未闻的。

    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变化,是因为第三代战斗机的性能较之二代机有了全面的提升,中远程空空导弹的出现使得交战距离被拉到了视距之外。

    而西太平洋空中大冲突、九日战争这种双方一次出动近百架战机同时交战的情况,一来是因为战场面积非常大,二来是因为交战双方都具备组织大机群作战的能力,可以说是极为罕见的。

    在第五次中东战争之后,美国空军做了针对性研究,可是他们发现,当时的F-15基本型战机很难把暴龙之墙战术发挥出来。

    鉴于此,美国空军向道格拉斯公司提出要求,针对歼-10CE的特点,来对F-15进行改进。

    于是便有了性能全面提升的F-15C。

    完全针对歼-10CE的性能特点来改进,换上了探测距离更远、精度更好的APG-70脉冲多普勒机载雷达,最大探测距离达到了150公里,可以同时跟踪10个目标,并且对其中6个目标进行攻击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