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卷 第368章 捅了马蜂窝-《大国军工:重生1978,手搓六代机!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伞兵第200团接到的命令是,落地后立即对米宁格勒城发起攻击,拿下这个敌军的大纵深战略支点。

    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,伞兵部队不是攻坚的好选择。

    因为伞兵部队通常没有重火力、重装备,缺乏攻坚火力。

    这是因为空投技术的限制,无法空投重型装备。

    而东大空军伞兵部队里有三大战车,分别是伞兵步战车(30毫米机关炮)、伞兵突击炮(120毫米迫榴炮)、伞兵高机动车(12.7毫米重机枪)。

    前面两个型号是履带式的,伞兵步战车战斗全重15吨,伞兵突击炮战斗全重18吨,全部可以使用运-9战术运输机进行空投,更别说安-124战略运输机了。

    最值得一提的是伞兵突击炮,正式名称是伞兵迫榴炮,俗称突击炮。

    这玩意儿能够曲射、直射,甚至能够发射制导炮弹对点目标实施精确打击。

    而伞兵高机动车是主要以运载伞兵高速机动的轻型轮式战车,最高时速达100公里。

    其次,伞兵部队大量装备了山猫全地形车,一个班两辆,是伞兵的“新腿”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,东大空军伞兵部队既有一定的攻坚能力,又具备高速机动作战的能力,基本弥补了传统伞兵的不足。

    在空军强大的对地火力支持下,伞兵第200团是能攻占米宁格勒城的。

    苏军的战区联合指挥部就在此处,担负警卫任务的是两个步兵团加上城中的少量守备部队。

    这里属于苏军纵深大后方,警备防御本来松懈,趁其不备,采取闪电战的方式对其进行攻击,完全能够达到战术目标。

    而且,有好几支特种分队配合伞兵第200团的攻击。

    23时55分,伞兵第200团对米宁格勒城发起了攻击,没有什么攻击出发阵地,没有什么攻击前的准备,而是落地后完成战斗编组后,直接从三个方向发起进攻。

    经典的围三缺一战术,甚至没有所有所谓的主攻佯攻,全他娘的主攻。

    用一个团去打有两个团防御的城镇,也就东大军队的指挥员敢想敢做。

    这是突袭,没有火力准备,而是在战斗过程中,空军战机根据地面部队的要求和指示进行精确火力支援,对空军飞行员提出了极高的要求。

    双方的交战距离往往只有几十米,在夜里,这点距离在天上的飞行员看来就是一线之隔,要把弹药精准地投在敌人的阵地上,犹如穿针引线一般困难。

    对空地协同、配合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。

    地面部队要标注出目标的具体位置,空军飞行员在夜视仪的加持下,通常需要飞越一次确认目标,再转回来对目标实施打击。

    这是标准流程。

    伞兵第200团的行动太突然了。

    空降之前,空军就对苏军的防空系统进行了狂轰滥炸,瘫痪了他们的对空侦测和防空火力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