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问题就出在这里。 第2航空教导旅的飞行强度大,除去驻厂的试飞中队有固定的试飞保障外,其他中队是按照部队的方式来的。 也就是实行的是那套特殊物资保障方法。 这时,孔杰说,“我们今年上半年的人均飞行小时已经超过了200个小时,如果按照基本系数来计算,下半年我们基本不用飞了。” 飞行小时是衡量飞行员能力水平的重要数据,一支航空兵部队的人均飞行小时是军事机密,因为这个数字能够直接反映出这支部队的战斗力。 美国空军飞行员的年均飞行小时数是230个小时,这个数据是全球领先的,比苏联空军高了差不多20个小时。 而东大空军自反击战后,年均飞行小时数从50小时飙升到了200个小时,到了1983年,这个数字变成了260个小时,反超美国空军,成为了世界第一。 年均260个飞行小时是什么概念呢? 这个数字是把空军全年的飞行小时除以飞行员数量,也就是说,东大空军飞行员人均每个月要进行22个小时的飞行训练。 这个强度是相当厉害的。 因此,东大空军的飞行员队伍,是世界上最强悍的。 而第2航空教导旅的飞行员们,是其中兵中之王的存在。 他们半年就飞了200个小时! 1984年这一年,第2航空教导旅飞行员的人均年飞行小时数是487个小时,今年突破500个小时是板上钉钉的。 前提是有足够的油料保证。 还有一点,远东战争结束之后,第2航空教导旅扩编为大编制旅,编制各式战机87架,主要补充了预警机、加油机、电子战机三类作战支援类飞机。 87架飞机啊! 以前一个空军军都没有这么多飞机! 不客气地说,第2航空教导旅自己就能打一个战役方面的空战,而且不需要临时加强什么的。 其他航空旅编制飞机数量大多是40-50架之间,很少很有超过50架的。 第2航空教导旅的实力差不多是两个旅了,而且还是合成的。 这么庞大一支部队,这么大的训练强度,每年要烧掉的油料是不计其数的。 李干拿起笔在白纸上迅速计算了起来。 以主力战机歼-10D为例,百公里油耗平均数为245升,也就是0.17吨左右。 当前的航空煤油的价格大概是780元一吨,换算过来的话,歼-10D飞100公里,就要烧掉137元钱。 第2航空教导旅去年的总飞行小时是63553个小时,总航程大约为4400万公里。 由此得出一个惊人的数字——单单是油料费用,第2航空教导旅一年就要用到6000万东大币! 6000万啊! 只是烧油的费用! 可见,空军也是个吞金兽,比海军也不遑多让。 去年拨付给第2航空教导旅的经费是2亿出头,差不多三分之一要拿来加油。 如果把第2航空教导旅比作一个家庭,那么这个家庭每年要用家庭总收入的三分之一来给汽车加油,这样的支出比例正常吗? 显而易见,这是绝对不正常的。 因此,6000多万的油料预算肯定是过不了的,所以才有了特殊情况下的特殊办法。 说白了就是后勤部门想办法搞掂。 现在后勤部门不愿意干了,第2航空教导旅拿不到油料那是肯定的。 有人说,这么重要的一支部队,怎么会不优先保障呢? 家有家规,国有国法。 再重要的部队也要按照规定做事,如果都想方设法搞成特殊情况,长久之后,所谓规矩就失去了约束力。 第2航空教导旅就是这个一个情况。 李干放下笔,沉思片刻,道,“13号战备仓库有战备油料,启用这批油料,必须要保证部队年度计划的训练如期进行。” 孔杰沉声说,“旅长,启用战备油料需要战时程序。” 第(2/3)页